新能源車電池自研策略與非中系市場現實困境分析
摘要
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已逐步進入成熟階段,中國市場憑藉龐大消費規模與完整產業鏈優勢,在全球銷售量占比超過60%,成為該產業主導力量;歐美車廠在成本、技術與供應鏈整合度處於劣勢,導致市場推進速度不如預期,特別是受電池量產能力不足,過於依賴亞洲供應商影響,難以擺脫被動局面;同時,在電池產業鏈成熟的中國市場,零跑汽車宣布自研電池包投產,該自研戰略有效降低單車成本、提升毛利率,並透過子公司凌驍能源切入外部供應市場,逐步形成「造車+電池」雙線驅動的商業模式,此舉不僅改善財務結構,亦強化在供應鏈的主動權,成為中國車廠探索差異化競爭的代表案例。未來具備自研與量產能力的車廠更可能在產業鏈上掌握更多話語權,進而提高整車競爭力,而缺乏資金、技術或政策支持的車廠,則可能在激烈競爭中被邊緣化。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焦點,已從政策補貼的推動階段轉向成本控制、供應鏈安全與技術掌控力的較量,零跑的實踐顯示,電池不僅是新能源車的「心臟」,更是能否確保長期生存與盈利的關鍵。
一. 新能源汽車市場現況
二. 車廠自研電池的戰略動機
三. 非中系市場的電池供應困境與突破
四. 拓墣觀點
圖一 2023~2025年新能源車上半年銷售量與滲透率
圖二 2025年第二季三大市場新能源車銷售量不同動力占比
表一 主要車廠電池自研路線比較
表二 歐洲與美國車廠面臨新能源車轉型的路線異同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