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Out到Scale-Across:AI基礎設施的下一場規模革命

摘要

2025年6月由Broadcom、Cisco等9家大廠創立的UEC發布UEC 1.0,透過重新設計每個網路層級,加入PDS、CBFC等功能,期望達到InfiniBand極低延遲、無丟包風險的效能。此外,Broadcom也在2025年6月推出全球首款102.4 Tbps Switch晶片,支援UEC 1.0,並同時推出其CPO版本,為Ethernet發展推進一大步,試圖重拾Ethernet在Scale-Out市場的領導地位。2025年8月Broadcom、NVIDIA則不約而同提出跨資料中心互連的Scale-Across概念,使AI資料中心進一步擴大規模。

本篇報告主要深度解析:(1) Scale-Out與Scale-Across技術背景;(2) Broadcom的領先優勢與同業競爭;(3)中國Scale-Out發展;(4)光收發模組的供應鏈機會。期能為企業提供Scale-Out大廠競爭分析、未來前景,以及部署、擴展大型AI資料中心時的策略建議。

一. Scale-Out與Scale-Across技術
二. Broadcom領先優勢與潛在競爭對手
三. Scale-Across
四. 中國Scale-Out發展
五. 拓墣觀點

圖一 Scale-Up、Scale-Out、Scale-Across示意圖
圖二 Fat-Tree網路架構
圖三 Rail-Optimized與ToR比較
圖四 Dragonfly+Topology
圖五 傳統TCP/IP協定原理
圖六 RDMA協定原理
圖七 RDMA、RoCE v1、RoCE v2架構比較
圖八 InfiniBand架構
圖九 UEC 1.0分層規範
圖十 2021~2029年InfiniBand與Ethernet市場規模預估
圖十一 2021~2028年各傳輸速率Switch產值預估
圖十二 PIC示意圖
圖十三 CPO技術演進
圖十四 台積電Grating Coupler示意圖
圖十五 台積電Edge Coupler示意圖
圖十六 2023~2025年全球Transceiver出貨量估計
圖十七 Broadcom CPO設計
圖十八 NVIDIA CPO設計
圖十九 BlueField-3自適應路由示意圖
圖二十 Marvell CPO設計
圖二十一 Cisco CPO展示
圖二十二 Cisco Ultra Long Haul擴展
圖二十三 Cisco Silicon One P200
圖二十四 中國移動GSE架構
圖二十五 阿里雲HPN架構
圖二十六 UB-Mesh互連架構

表一 Scale-Up、Scale-Out、Scale-Across比較
表二 主要網路拓樸類別
表三 主要網路拓樸的優缺點比較
表四 n-Tier Fat-Tree比較
表五 相同條件下2-Tier/3-Tier Fat-Tree/Dragonfly+可擴展節點比較
表六 2011~2030年InfiniBand技術演進
表七 2016~2027年Ethernet技術演進
表八 InfiniBand與Ethernet比較
表九 InfiniBand與UEC 1.0分層規範摘要比較
表十 電通訊與光通訊比較
表十一 2020~2028年Transceiver傳輸速率演進
表十二 主要PIC元件
表十三 2023~2026年Transceiver ASP估計
表十四 Transceiver供應鏈
表十五 Broadcom、Marvell、Cisco、NVIDIA Scale-Out Switch IC比較
表十六 CPO供應鏈
表十七 Broadcom Switch IC三大產品線
表十八 2022~2025年Tomahawk系列演進
表十九 2025~2028年NVIDIA Scale-Out Networking Roadmap
表二十 2021~2023年Teralynx系列演進
表二十一 2021~2025年Cisco Silicon One系列演進
表二十二 2020~2025年Jericho系列演進
表二十三 中國各Scale-Out架構比較

 

Scale-Out到Scale-Across:AI基礎設施的下一場規模革命

請輸入您的會員帳號與密碼,即可瀏覽全文

Login 如何購買 下載完整報告檔案 3.13MB PDF

會員專屬
您好,該資料屬會員權益方可瀏覽,您需成為會員且購買此產業項目權限才可觀看,詳細說明如下:
  • 拓墣產業研究院之「產業資料庫」為付費的會員服務,若您尚未具備會員身份,歡迎您申請加入或是與我們的客服聯絡瞭解。
  • 若您所屬公司機關已具有拓墣會員身份,並且設定予貴公司人員線上申請,請先行移至「申請會員帳號」填寫申請資料後送出,我們會儘快為您審核辦理。若未開放線上申請,請您詢問貴公司的承辦連絡人處理,謝謝。
  • 由於貴公司無採購此產業項目,因此您將無法瀏覽此篇文章,欲查詢貴公司所購買的產業項目明細,請至「會員權益」查詢,謝謝。
  • 客戶服務專線: 02 8978-6498 ext.822
    客戶服務信箱:

宣傳推廣

相關 焦點報告

新聞稿

2026年AI重構科技新格局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針對2026年科技產業發展,整理十大重點趨勢,詳情請見 [...]

AR顯示技術競爭隨品牌布局加劇,預估2030年LEDoS技術滲透率達65%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報告揭示,隨著Meta、 [...]

AI催生超大封裝需求,ASICs有望從CoWoS轉向EMIB方案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AI HPC(高效能運算)對異質整合的需求仰賴先進封裝達 [...]

2025年第三季新能源車銷量年增31%,全年預計年成長25%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三季全球新能源車(NEV)新車銷售量達539 [...]

Rubin平台無纜化架構與ASIC高HDI層架構,驅動PCB產業成算力核心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指出,AI伺服器設計正迎來結構性轉變,從NVIDIA 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