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晶圓代工廠商優劣勢比較

主要晶圓代工廠商優劣勢比較

為打破國際積體電路產業壟斷格局的形成,實現中國積體電路產業的自主健康發展,中國自主生產製造的積體電路產品需占中國總需求的30%以上。按照當前進口總額1,920億美元,加上中國自主生產的晶片產品銷售額700億元人民幣(折合110億美元)測算,滿足當前市場需求的30%,即為600億美元左右。 [...]

三因素促電池廠商利潤轉好

三因素促電池廠商利潤轉好

當光伏廠商紛紛公布2013年第二季財報營收增長、虧損收窄,甚至扭虧為盈,行業似乎已呈現回暖跡象。但光伏行業真的已經過了拐點,從此穩步增長嗎?營收增長的原因在哪?未來是否可以持續?拓墣產業研究所(TRI)將加以分析。 [...]

OLED主要製作技術比較

OLED主要製作技術比較

曲面電視是否為未來的趨勢?依目前的電視尺寸來說,噱頭成分比較高,除非價格可以降到與現在電視一樣便宜;另外,在40~50吋左右的電視,對於遠距離觀看的消費者,曲面電視展現的影像效果感覺差異不大。台灣60吋LCD電視銷售價為4萬元新台幣,如此之價格,OLED TV是無法短期間內趕上,更何況曲面OLED TV的價格,目前只能鎖定高階人士或研究單位購買,未來如何改善 [...]

主流觸控技術比較

主流觸控技術比較

觸摸是人類探索外部世界最自然也是最直接的需求方式,觸控代表著化繁為簡、回歸本真的追求。觸控大勢的到來,使得人機交互的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無「觸」不在的時代讓生活更加精彩。隨著相關產品日漸成熟及消費者觸控行為習慣的養成,借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增長,觸控面板還將進一步拓展。 [...]

傳統LED封裝方式

傳統LED封裝方式

LED晶粒小,非常容易受潮與被外力毀損,如果不保護,就無法應用於印刷電路板上,所以要封裝。但LED封裝後體積變大、散熱效果變差,同時也會造成光量的衰減,直接影響發光二極體晶片的運用。LED的亮度只靠內部量子效益的提升而有進步,必須改善LED封裝的熱性質與光學技術。 [...]

北京、廣州兩市限購令前後之車市總體銷售量

北京、廣州兩市限購令前後之車市總體銷售量

為達到改善交通環境目的,中國推行限購令政策以限制汽車販售數量,該政策美意原為有效地限縮車輛市場的成長動能,但卻造成消費者購車預算提高,使得消費者購車級距提升,再加上豪華車品牌降價導致進口車與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價差縮小,如此一來,壓縮了自主品牌車廠生存空間,因此車廠如何因應限購令政策將成為未來重要之議題。 [...]

格力電器獨具魅力的因素分析

格力電器獨具魅力的因素分析

2012年格力電器(格力)靠單一產品營收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率先完成千億元人民幣企業的轉型,探討格力成功的因素勢必會涉及到專業化和多元化的博弈,多元化的趨勢也是必然之路,格力的專業化只能是特例,但即使有其他企業延續格力的專業化,想要成為格力第二,也是難上加難。格力的成功歸功於對單一產品的專注、格力建立的從壓縮機到整機生產的全產業鏈、在研發上不設限的原則 [...]

2013年9月景氣觀察-資訊產業總體面

2013年9月景氣觀察-資訊產業總體面

2013年8月美國領先指標為0.7%,優於7月略升0.1%;2013年8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B/B值滑落至0.98;美國2013年9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為77.5,降至5個月來最低水準。英國2013年8月失業率為4.2%,為2009年2月以來新低;歐元區2013年8月失業率為12%;2013年8月台灣失業率又略上升至4.33%;台灣2013年8月CPI [...]

宣傳推廣

新聞稿

2025年AI需求獨強,2026年電子產業恐面臨低速成長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全球電子產業市場極為分歧,由資料中心建置驅動的 [...]

固態電池商業化加速,硫化物電解質路線最受關注

固態電池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視為「夢想電池」,近年隨著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展,這種 [...]

預估Blackwell將占2025年NVIDIA高階GPU出貨逾80%,液冷散熱滲透率續攀升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近期整體server市場轉趨平穩,ODM均聚焦AI se [...]

品牌加速佈局牽動折疊手機市占變化,2026年蘋果入局可能刺激市場爆發

根據TrendForce最新預估,2025年折疊手機出貨量將達1,980萬支,滲透率約1. [...]

H20出口解禁助益釋放需求動能,預估中國外購AI晶片比例回升至49%

TrendForce表示,美國政府有望允許NVIDIA恢復對中國市場銷售H20 GPU,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