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調體質 中國ICT業有挑戰更有期待
通訊業:四大運營商主導發展
整體而言,電信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仍是中國大陸通訊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內在動力;十二五期間,電信業投資將達20,000億元人民幣,較十一五期間成長40.6%。其中,移動寬頻和固定寬頻建設投資將達16,000億元人民幣,較十一五期間成長181.2%,主要原因乃來自於「寬帶中國」戰略拉抬、2G網路優化、3G網路完善、新業務的投資以及4G建設。
拓墣指出,由中國大陸四大運營商所主導的通訊產業,將走出不同的發展道路。例如中國移動承建的TD-LTE將在2012年擴大規模試驗,4G標準獲得產業鏈各環節支援, 2013年包括通信設備商、測試儀表業者、晶片及終端商將共享甜美成果。「寬帶無線城市」工程在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加速布局之下,WLAN無線熱點已步入爆發期,光通訊、WLAN設備廠商將隨之受益。智慧手機方面,全球自2012年起將保有34%以上的高滲透率,而中國大陸38%滲透率又略高於全球,軟硬整合將促使本土化商機發酵。
三網融合:電信廣電改造為重點
涉及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十二五期間重點在於廣電與電信的雙向進入和改造。運營商方面,特別是廣電運營商,前期以設備投資為主,預計2014~2015年投資效益逐漸顯現。2015年廣電業務收入將超過6,682億元人民幣,年均複合增長率逾20%。
拓墣指出,三網融合將帶動網路設備、終端產品製造、運營商及內容產業蓬勃發展,2010~201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0億元人民幣,而網路設備產業和終端產品製造業將是最大受益者。若以產業鏈環節受益時間排序來看,網路設備業將最先受益,終端產品製造商和網路運營商居次,最後才是內容及服務提供業者。
物聯網:「感知層設備」受益最深
包括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在內的中國大陸物聯網產業持續擴大,2011年市場規模預計為2,970億元人民幣, 2015年將達8,150億元人民幣。十二五期間,又以感知層設備受益最快最深,預計感測器投資增量達1,700億元人民幣,市場複合成長31%,RFID投資增量218億元人民幣,市場複合成長23%。由於感知層中的本土生產傳感器缺口巨大,中高階產品幾乎都由國外進口,90%晶片則仰賴國外,因此存在進口品替代商機。RFID因為超高頻和微波頻段產業鏈與海外技術差異較大,未來超高頻晶片及天線設計的自製化也將是機會所在;服務模式也將從過去的設備主導,轉向整體方案之提供。
拓墣表示,物聯網眾多應用中,智慧電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及智慧物流具有良好發展基礎,並具有明確產業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間將分別有2,000億元、1,200億元、1,000億元以及65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其中,智慧電網與智慧醫療堪稱物聯網產業投資首選。
雲計算:著重「基礎建設即服務」
拓墣指出,中國大陸雲計算產業園、基地或中心已遍地開花,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資訊化基礎和潛在應用需求是雲計算中心布署考慮的主要因素。基於未來低碳、節能要求,大型資料中心總體將向西北、華北、東北等富能源、高緯度地區轉移。而若從市場規模分析,中國大陸的雲計算產業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167.31億元人民幣,快速成長至2015年的3,100億元人民幣。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的雲計算將以三階段向上發展,第一階段2011~2013年,著重基礎建設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第二階段2013-2015年,重點則是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第三階段2015-2020年才是以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重要發展期間。拓墣分析,中國大陸的雲計算產業鏈早期受益較大環節將包括硬體生產商、系統集成商、軟體發展商、電信運營商、運營維護商、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