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頭活裡頭 台灣優質平價打天下
隨著經濟全球化、自由化與整合化,無國界之商業發展成為大勢所趨,其中金磚四國及新鑽十一國等新興經濟體,是維繫未來10年全球經濟發展主要動能之一。拓墣產業研究所在執行經濟部技術處「2015台灣產業科技前瞻研究計畫」時發現,當業者面臨台灣內需市場高度成熟、飽和,獲利不足且發展綜效混沌不明的狀況,對台灣內需經營保守謹慎是可預期的。過去台灣廠商囿於自身規模和市場環境,對於許多發展持保留態度,例如無法大膽嘗試開發品牌或從事本業以外的多元化經營;因守成不易,擴張又有困難,許多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逐漸走向蕭條的不歸途。
從實例來看,這兩年從新興市場『旺』回來的宜蘭食品,在外銷受挫、內銷市佔超過八成難以再伸展的情況下,進軍中國以『旺旺』打響品牌後,除了將產品延伸到休閒零嘴、飲料、酒類,擴張原有食品業的產品鏈之外,更將企業觸角擴張至醫療、餐飲、飯店、農業、房地產。在10年內成為國際性的大企業,從代工外銷、滿足內需到海外品牌多元發展,以本土中小企業發展來看,是難以想像與達成之事。對中小型規模居多的台灣企業來說,新興國家除了低廉人力具有誘因外,另一個重大意義,在於提供一個龐大的實驗基地與銷售戰場。業者持有資金對應於低廉成本,較能支援並減緩轉型陣痛程度,在新興市場尋得活路壯大企業後,回來台灣再展身手,『去外頭,活裡頭』這才是政府應該正視新興市場潛力並積極輔導策動的方向。
優質平價能力 台灣最能掌握
新興市場的中產人口消費特性,由於初具消費能力,對價格仍有一定敏感度,但由於教育水準提高,掌握全球資訊程度不亞於他地,對先進國家中產階級的優質生活極為嚮往。這種跳躍式需求造就平價奢華消費特性,廠商以創新策略創造優質平價產品,讓消費者得以平價買到媲美中價或高價產品的優質感。
台灣產業或許應發揮自身經驗與優勢,以「優質平價產品與服務策略」進軍新興市場,才能掌握成功契機。台灣經過30年的發展,從未開發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對於未開發時期的努力和經歷記憶猶新,對於已開發國家的合作與了解亦深。站在新舊之間,新興國家現在起飛將要面臨的問題和需求,比起歐美先進國家來說,台灣方面與民間企業更能充分理解,這是台商具備的優勢之一。此外,台灣從傳產到科技業都有與跨國大廠合作密切的人脈與經驗,相對於新興市場本國雖然價廉但質劣的產品,以及本地廠商技術上仍存在的落差,台商具備以優質但平價的優勢來搶佔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市場,而年來因全球不景氣造成已開發國家緊縮開支的消費,也是非常重要的目標對象。
台灣可成為新興平價市場營運樞紐
新興市場的戰國煙硝,讓沒有知名度的中小企業得以憑藉比國際企業更靈活的身手,在該市場取得先機;而品牌處女地提供台商從製造、設計到自有品牌的商機,是台商藉此市場國際化的絕佳機會。但要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而出?新興市場對替代能源、清潔用水等方面有強力需求,台商的創新腳步很快(如商用加水站);對食、衣、住、行等民生用品需求穩健成長,台灣的傳產好比食品、紡織等發展皆已十分成熟;在科技產品方面,台灣不論OEM、ODM、OBM模式都有製造經驗,對應其IC、面板和汽車零組件等方面的殷切需求,也都可以支援,應以成為新興平價市場營運樞紐的角度來思考台灣定位。
拓墣產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張純嫻指出,政府應輔導業者著於重中國、印度、越南等擅長區域,並在成熟產業以再造新市場去思考,而在科技製造業則以現有優勢重新定義產品,著重發展關鍵零組件,以先聚焦再輻射發展為策略。同時應積極進行開放國外設廠、鬆綁投資等法規限制,引導外交、經濟、財政、交通及駐外單位等跨部門資源以及產官學研跨界資源整合,並主導新興平價市場開發方向,鼓勵官民營企業合作。企業本身來說,應專注發掘各自擅長的優質平價創新能力,如達芙妮女鞋利用OEM起家的低成本、大量製造及在地化生產經營,加上設計訴求時尚華麗,成功出口轉內銷,塑造高貴不貴形象。華碩則開發新的消費族群及新興市場需求,用「EeePC」打響了優質平價小筆電的名號,而非只是將原有產品降價或低階化的後退策略。
以國家之力 積極搶攻優質平價市場
新興平價市場將帶給台商千載難逢的機會,但礙於空間、經驗與外交之侷限,往往容易造成業者因不諳市場生態以致卻步不前,坐失商機。拓墣產業研究所建議政府應成立國家型計畫或專責輔導單位,藉政府之力協助廠商進軍新興平價市場所需之產業研究、輔導、推動及其他問題解決等工作,成立新興平價市場專責拓銷中心。可整合相關領域大學、育成中心與研究機構,成立優質平價產品研究院,培養台灣企業發展優質平價產品定位的研發、設計、採購、服務等能力,進一步引導國內成熟產業轉型與再造。過去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習於製造質精價昂奢侈品,而新興國家輸出的多是廉價的次級產品,台灣居中可做為產品設計研發暨採購中心角色,投入重新定義產品的思維與能量,必可取長補短,讓新興市場、甚至已開發市場的消費者都能享有優質平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