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大舉來襲 中國面板順境亦思危
中國面板廠在2009年至2011年幾年之間逆勢興建多條面板產線,隨著產線的全面量產,中國面板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春天,2012年第四季度起,京東方和華星光電8.5G相繼滿產後,以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為例,品牌廠採購中國面板的比重顯著上升,不僅中國品牌廠和代工廠大量採購,外資龍頭三星、LG也開始嘗試採購中國面板,而三星採購華星光電面板的比重更從2012年的1%一躍升至2013年的9%,其主因就在於華星接下大量三星32寸液晶電視的訂單。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子公司研究員林麟表示,隨著外資逐漸淡出中國的中低階小尺寸液晶電視市場,中國面板的採購比重還將持續上升,如此一來,促使2013年中國面板整體市占率超過全球的13%,一舉超越日本,預估2015年市占可望達22%以上,與韓、台共同較勁,並列全球面板供應三強,而中國面板廠積極佈局高世代產線,更為面板產業的未來發展預留變數,想在全球面板競賽勝出,中國面板業者在順境中亦須思危,跟緊大尺寸AMOLED、穿戴及柔性顯示、4K2K、大尺寸觸控等新技術的發展,才是王道。
八條8.5G齊開 震動全球面板產業
中國面板廠在順境中乘勝追擊,祭出多條面板新線計畫。包括北京在合肥和重慶啟動的帶有部分IGZO產能的8.5代線,日前華星光電宣佈的第二條同樣兼顧IGZO產能的8.5代線,中電熊貓從10代線退檔下來的8.5代線,以及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上半年即將投產的當年“五選二”勝者,蘇州三星和廣州LG的8.5代線,在在都顯示了中國面板產業在高世代佈局的強烈企圖。
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面對如此多的8.5代線,待2015年產能全開之際,必將震動全球面板產業,甚至可能引起全球面板產業的再次洗牌。拓墣產業研究所指出,一條8.5代線年產各類液晶電視面板約1,500~2,000萬片,八條8.5G如果全部用於液晶電視,保守估計一年可產1.2億片面板,而中國市場的容量約為5,000萬台整機,加上代工及出口部分,每年的面板需求約落在1.1億片,與八條8.5G的產能基本相當,但考慮到整機產品的高中低階之分,屆時仍將有30%的面板會選擇進口,也就是說,至少會出現3,600萬片的過剩面板資源。
拓墣產業研究所分析指出,如果過剩產能資源留在液晶電視領域,為了去化產能,液晶電視面板售價可能受到衝擊,進而影響廠商毛利。即便通過技術手段將過剩產能資源引向中尺寸顯示器及筆記本領域,由於當前兩者市場皆不是高成長,也極可能引起各自領域的需求過剩,仍使各自面板售價受到衝擊,進而影響毛利。所以,為避免屆時產能衝擊所引起市場海嘯,龍頭廠商都已開始早早規劃佈局,將自身各世代產能逐步引向未來新的盈利點——面板新技術領域。
新技術來襲 中國面板佈局當有新思路
大尺寸AMOLED、穿戴及柔性顯示、4K2K、大尺寸觸控等新技術在2013年相繼被龍頭廠商所點燃,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看好這些新技術極可能在2014年或未來幾幹年被先後引爆,中國廠商若滿足于當前的8.5代線而止步不前,難免再次遁入落後境地。不過,值得欣喜的是,大部分的中國廠商已吸取CRT時代的教訓,在新技術領域緊緊跟隨,雖然實力仍有欠缺,但態度堅定積極。
AMOLED電視現為兩種主流技術當道,亦即三星宣導的LTPS+RGB技術和LG打頭的IGZO+WOLED技術。前者採用LTPS背板加上RGB三原色蒸鍍,雖然色彩度方面或比後者略優,但制程複雜成本更高,專利壁壘也不易突破,因此,以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為首的中國面板廠采結合自身產線特點,在新線中佈局部分IGZO產能,同時結合自主研發的OLED技術,以最優化的方式佈局AMOLED電視面板,依照當前進度來看,京東方將最有機會成為率先量產AMOLED電視面板的中國廠商,同時其產能也頗具優勢,有望對韓廠壟斷構成一定威脅。
對於如火如荼的穿戴式及柔性顯示,中國則有天馬微電子、京東方、維信諾、廣州新視界等投身研發,其中維信諾製成彎曲半徑為3.5英寸的單色柔性顯示幕,廣州新視界則製成厚僅100um,重僅1g的4.8英寸彩色顯示幕;在產業鏈佈局以柔性電路板廠商最為集中,包括得潤電子、超華科技、生益科技、中京電子等,而封裝基板,線路板成型則有丹邦科技、光韻達等投入其中。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總體而言中國在穿戴式及柔性顯示領域佈局頗為積極,但相對偏重下游,因此技術含量不高,核心尚欠缺。
而4K2K自2013年被台廠大規模導入後,成為中國品牌廠拉動營收、改善毛利的重要技術資源,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2014年中國市場將持續扮演維繫4K2K高成長的重要角色。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雖已積極佈局開發4K2K面板資源,不過受世代制約的關係,現階段中國廠商4K2K佈局主要以55寸為主,84和110寸作為展示和技術儲備用,在整體規格和實力上和外資仍有些差距,若要進一步豐富產品規格,需從產線世代區隔或技術突破入手,如作為穿戴式應用的MMG(Multi-Model Glass)技術。
受手機和平板的尺寸和成長制約,觸控發展來到一個關鍵點,亟待大尺寸化的突破,然而由於傳統投射式電容的高成本和ITO大尺寸化後的性能缺陷,使得新觸控技術和新替代材料被廣泛關注,並提上量產日程。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 Metal Mesh和Silver Nanowires是目前業界公認的ITO替代材料,並在大尺寸面板上展現出其優越性。中國以歐菲光為首的廠商已開始佈局其中,歐菲光針對筆記本品牌廠推銷Metal Mesh產品,鎖定14寸觸控面板,相較于主流單片式外掛OGS報價,可更低3%至5%,其方案在聯想、宏碁、華碩等主流品牌廠商的推廣中頗為順利,已有多款機型確定選擇歐菲光的Metal Mesh為第一方案,同時在一體機領域推廣也開始顯現成效,近期該公司已拿下宏碁的一體機市場。
拓墣產業研究所表示,新技術將引導2014年面板產業新的走向,並提供廠商新的佈局思路,中國廠商在新技術領域中雖均有涉足,但都不深入。換言之,中國廠商仍有大量的機會空間來完善新技術的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