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帶動 2017年全球LED植物燈挑戰3億美元
植物工廠起源於1957年丹麥因日照不足阻礙植物生長所發展,爾後日本、美國、荷蘭相繼投入,然而在成本過高、技術不足、經驗不佳等因素下,導致經營不善,直至21世紀,因溫室效應日益嚴重才重新受到各界重視。由於植物工廠的訴求是以人工光源取代自然光,將植物從室外移到室內,使植物生長不受環境變化影響,過去LED照明成本居高不下,植物工廠因而多採用螢光燈管或高壓鈉燈,隨著LED價格下滑與技術提升,促使LED在植物工廠的應用出現新一波進展。
拓墣產業研究所光電產業中心研究員林佩璇表示,2013年LED植物燈成本已較2010年大幅下滑,每一流明約當新台幣0.38元,僅為2010年1.8元的1/5,進而帶動Philips、Osram、Mitsubishi、Panasonic等國際大廠,紛紛投入LED的植物工廠創新應用,兼具LED及農業兩大產業優勢的台灣,當然也不希望錯過商機,把農業添加科技創新,讓企業晉升億元身價。拓墣分析指出,台灣在植物工廠具有研發LED燈特殊波長、可客製化產品,低建置成本,整體解決方案,技術轉移等優勢,但同時也面臨政府支持力道不足,產品參差不齊,品牌知名度過低等隱憂,現階段首要解決問題,就屬LED植物燈的推廣策略。
初期資金阻礙 植物工廠大幅成長有難度
LED植物生長燈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無熱輻射、可調整光波長等優勢,讓LED受多段式栽培植物工廠的青睞。拓墣表示,由於LED植物生長燈導入是近幾年的事,產業基期較低,但隨著滲透率的提升,全球LED植物生長燈產值在2013年起開始呈現高速成長,2013年產值雖僅有千萬美元規模,但預估2014年將逾3,500萬美元,2017年更可望挑戰3億美元。
植物工廠雖快速崛起,但初期需投入大量資金,成為植物工廠發展的一大阻礙,也使LED植物燈應用於多段式植物工廠的需求難有大舉突破。拓墣表示,植物生長燈目前的需求在於溫室,想投入此市場的LED業者,應著重於植物溫室的替換需求,才能更直接取得市場。此外,日本已有房地產業者將家庭式植物工廠推進新建屋市場,台灣也有廠商跟進,頗受好評,這也是另一個全新的應用商機。拓墣指出,LED的植物燈應用包括植物補光、家庭農業、環境綠化、室內裝飾、飯店餐廳、校園閒置空間活化、移動式等,LED植物燈業者在尋找市場之際,不應只單純仰賴植物工廠,應多推廣新市場應用,才能更快速取得營收貢獻,其中,結合生活的家庭應用、環境綠化與裝飾、教學等,都是未來的應用趨勢,值得業者關注。
成功關鍵 產品價值、價格、通路及技術
拓墣表示,植物工廠能成功營運的四大關鍵要素為:產品價值、價格、通路及技術。產品價值方面,植物工廠因前期投入成本高,後期變動成本亦高於傳統露天耕種的植物,成本結構上,難和傳統種植蔬菜相抗衡,因此,植物工廠的產物就成為企業經營成功與否的一大關鍵。拓墣表示,植物工廠的產物挑選訣竅,在於選擇體積小、光需少、生長期短和具高經濟效益的植物,如此才能符合經濟效益。
價格方面,由於目前台灣植物工廠規格兩極,有涵蓋所有變數的植物工廠,也有只提供光、培養液、溫控的植物工廠,導致菜價差異極大,因此,植物工廠應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才能脫穎而出。拓墣建議,植物工廠業者可將市場區分為高金字塔頂端、注重飲食健康和一般大眾三個消費群,針對不同消費族群提供不同品質的蔬菜。
通路方面其實是植物工廠經營上最大考驗,產品能交到消費者手上才是關鍵。1990年代,許多植物工廠傳出經營不善,主因就是通路布局未臻完善,在歷經日本多年的深耕,已有少數植物工廠業者由虧轉盈開始獲利。拓墣表示,如同科技業所說的出海口,目前植物工廠也面臨出海口問題,由於通路種類繁多,所對應的消費者也不盡相同,植物工廠的蔬菜價格偏高,適合在有機超市或進口超市布局;另外,與餐廳、飯店結合推廣,提供消費者嘗鮮機會,再輔以網路訂購,亦可解低消費者對於會員制的大量下單疑慮;而韓國超市將植物工廠搬到超市,讓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生產環境與狀況,更容易接受植物工廠的蔬菜,也不失為一策略。此外,透過技術的提升或產品價值的提升,都是增加植物工廠企業競爭力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