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能源現況與微電網儲能技術觀測

全球再生能源使用率逐漸上升,並呈現轉型趨勢,尤其高間歇性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裝置容量(36.7%)與風力發電裝置容量(26.3%)分別占再生能源前兩大。2023年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已達到17,600MW,並發展分散式多能源供電型態的微電網儲能,搭配再生能源,提高電網穩定性與電能使用調度效率,未來光、風加微電網儲能也將為應用趨勢。 一. 能源轉型,全球再 [...]

AI電力建設浪潮有望改善供需失衡的碳化矽市場

碳化矽(SiC)被視為第三類半導體,其顯著的材料性能優勢讓業界在近5年積極開發相關技術並建置產能。本篇報告主要分析碳化矽市場供過於求的成因、探究碳化矽元件未來最具潛力的應用領域,同時關注台灣碳化矽供應鏈的發展動態。 一. 碳化矽首要應用領域表現疲弱,拖累供應鏈營運 二. AIGC帶動電力建設,有望為碳化矽再開新局 三. 美、中對立態勢或升溫,台系碳 [...]

東南亞半導體生態圈崛起:政策支持與製造基地布局全貌

在全球供應鏈持續面臨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全球半導體廠商正積極尋找與佈建多元化的生產據點,以降低集中風險。東南亞以地理位置、成本效益,以及既有供應鏈優勢,成為許多廠商考慮的布局選擇之一,東南亞各國政府對半導體產業發展也日益看重,本篇報告將重點探討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與印度如何透過政策驅動產業發展,以及目前4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現況。 [...]

物聯網產業2024年回顧與2025年展望

2024年物聯網產業發展將圍繞AI與綠色化,並聚焦於製造、城市與交通等場景。隨著AI技術進步,預計2025年物聯網將有更多AI延伸應用,尤其是小模型應用逐漸普及。AI Agent與物聯網設備之整合將成為重要的邊緣AI應用形式。 隨著連接數量增加,物聯網平台將從封閉性生態轉向開放性發展,並強化資安防護需求。此外,衛星通訊發展將拓寬物聯網連接範圍,實現關鍵 [...]

人形機器人商業前景敞亮,減速機產業蓄勢待發(1121更新)

人形機器人趨勢與應用場景越加明朗,減速機產業將迎來巨大商機。Harmonic Drive Systems、Nabtesco、Neugart、Sumitomo、綠的諧波、南通振康、雙環傳動與精銳等廠商秉持著產品創新、技術升級的宗旨,一方面加強自身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加速布局人型機器人,以滿足未來市場需求,推動技術革新。 一. 減速機於機器 [...]

隨身、遠距、機器人,AI於醫療領域之機遇挑戰

AI於智慧醫療之發展背景 AI賦能穿戴設備之智慧醫療應用 AI強化遠距與機器人智慧醫療應用 台灣廠商於AI智慧醫療之機遇與挑戰 拓墣觀點 [...]

2024-11-08 曾伯楷

半固態與全固態電池:推動電池續航革命的雙引擎

在里程焦慮持續影響下,BEV雖仍維持正成長,但成長力道已不如過去強勢。在各界公認現有液態鋰電池能量密度已達天花板的現實下,將解決里程焦慮的希望寄託在固態電池上。固態電池又依電解液占比的多寡分為半固態電池與全固態電池。在半固態電池領域,中國部分車廠已實現裝車,歐洲、美國與日本等車廠或電池廠則發展全固態電池,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代末期才可能裝車。液態、半固態與 [...]

2024-11-07 王昊駿

價值再塑,智慧穿戴產業2024年回顧與2025年展望

智慧手環與手錶目前皆面臨設備改版不足之困境,所幸手錶尚有AI賦能,使相關產品在有限的硬體改變下提供多元服務,因此預期2024年全球出貨量仍能維持個位數成長。倘2025年AI技術更成熟、血壓測量等醫療保健效果突破,預期將可有效轉化成為市場動能。另一方面,2024年虛擬頭戴設備在內容資料庫與應用上雖未見顯著提升,不過藉由新機推陳出新與延續的出貨能量,預計2025 [...]

2024-11-06 曾伯楷

宣傳推廣

新聞稿

AR顯示技術競爭隨品牌布局加劇,預估2030年LEDoS技術滲透率達65%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近眼顯示市場趨勢與技術分析》報告揭示,隨著Meta、 [...]

AI催生超大封裝需求,ASICs有望從CoWoS轉向EMIB方案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AI HPC(高效能運算)對異質整合的需求仰賴先進封裝達 [...]

2025年第三季新能源車銷量年增31%,全年預計年成長25%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2025年第三季全球新能源車(NEV)新車銷售量達539 [...]

Rubin平台無纜化架構與ASIC高HDI層架構,驅動PCB產業成算力核心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指出,AI伺服器設計正迎來結構性轉變,從NVIDIA Ru [...]

記憶體價格攀升衝擊消費市場,下修2026年智慧型手機與筆電產業展望

根據TrendForce調查顯示,2026年宏觀經濟維持疲軟,地緣政治與通膨持續干擾消費市 [...]